爱生活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302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四川盆地与成都平原的概念

[复制链接]

1260

主题

1264

帖子

-3650

积分

限制会员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0-3-26 07:42:1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楼上你是不是四川人啊,没事你莫乱冒壳子。你家洗脸盆你住得进切啊???四川山光水秀,出名富庶,四川话更是很有特点。小吃你吃一辈子也吃不完。。我就在成都。成都平原又称盆西平原或川西平原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。广义的成都平原,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、邛崃山之间,北起江油,南到乐山五通桥,包括北部的绵阳、江油、安县间的涪江冲积平原,中部的岷江、沱江冲积平原,南部的青衣江、大渡河冲积平原等。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,总面积2.3万平方千米。狭义的成都平原,仅指灌县、绵竹、罗江、金堂、新津、邛崃为边界的岷江、沱江冲积平原,面积8000平方千米,是构成盆西平原的主体部分。因成都市位于平原中央故称成都平原。成都平原发育在东北-西南向的向斜构造基础上,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、沱江(绵远河、石亭江、湔江)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。整个平原地表松散,沉积物巨厚,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,结构良好,宜于耕作,为四川省境最肥沃土壤,海拔450~750米,地势平坦,由西北向东南微倾,平均坡度仅3‰~10‰,地表相对高差都在20米以下,有利于发展自流灌溉。远在公元前250年的秦代就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,引岷江水灌溉平原上广大农田,成为四川省种植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。近50年,经过不断的治理改造和扩建,都江堰灌溉面积增加了3倍。成都平原农田水利十分发达,耕地集中连片,属典型的水田农业区,农作物主要有水稻、小麦和油菜,产量高而稳定,常年提供的商品粮、油分别约占四川全省的1/5和2/5,是四川和全国著名的商品粮、油生产基地。养猪水平居全省前列,是四川生猪基地。但因平原邻近川西高原山地,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,加之平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,同时,平原上地势低洼的古河道地区,地下水位高,土壤冷湿。故成都平原无论气温、水温和土温均较低,热量条件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稍为逊色。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,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。四川盆地聚居着重庆市、四川省的绝大部分人口,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,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。四川盆地周边为环绕盆地的相连山脉,东边是巫山,南边是大娄山、大凉山,西边是邛崃山、岷山、北边是大巴山、米仓山。在地理上,四川盆地几乎是完全封闭的。排水系统方面,川水从长江巫峡流出,这也是四川唯一的排水通道。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“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”。四川盆地-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土地肥沃,气候温和、雨量充沛,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,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,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,故称“天府”。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,交通闭塞,古称“四塞之国”,在冷兵器时代,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,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,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,这就有利于她社会经济的发展。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,如张良、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。唐朝中期和晚期,关中发生战乱时,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,当时的成都,在他们的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,当时就被称为“天府之国”了。那么,“天府之国”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?据考证,“天府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周礼》,本是一种官名,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、库藏的一种官吏,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,形势险固,特产富饶的地方。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“天府”出自诸葛亮的《隆中对》:“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,以成帝业”。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。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《华阳国志》中称:“蜀沃野千里,号称“陆海”,旱则引水浸润,雨则杜塞水门,故记曰:水旱从人,不知饥馑,时无荒年,天下谓之天府也”。“天府之国”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。


上一篇:成都哪里最好玩?
下一篇:在哪可以看2016乒乓球成都公开赛的视频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Mozilla/5.0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; compatible; ClaudeBot/1.0; +claudebot@anthropic.com)

站点统计|手机版|小黑屋|爱生活 ( 蜀ICP备20006951号 )|

 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