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生活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67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水稻怎样施肥,水稻穗肥怎么施肥

[复制链接]

14万

主题

14万

帖子

-134万

积分

限制会员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2-4-28 08:33:01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水稻怎样施肥


第一是底肥,也叫基肥,包括有机肥和各种化肥。有机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2000~3000千克,化肥用量为硫酸铵30千克或碳酸氢铵50千克,过磷酸钙30~50千克,硫酸钾10~15千克。
以上这些肥料均在耙田前一次施入,耙田后可使肥、土、水相融,以减少肥料流失。第二是追肥,追肥以氮素化肥为主,如果总的追肥量每667平方米不超过30千克硫酸铵。
其大致的肥料分配如下:面肥。插秧前耙田时施入,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3~5千克。分蘖肥。插秧后10~15天施入,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5~10千克。
穗肥。在拔节初期施入,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8~10千克。粒肥。抽穗前7天施入,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3~5千克。


扩展资料:生长习性

水稻喜高温、多湿、短日照,对土壤要求不严,水稻土最好。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~12℃,最适28~32℃。分蘖期日均20℃以上,穗分化适温30℃左右;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。抽穗适温25~35℃。开花最适温30℃左右,低于20℃或高于40℃,受精受严重影响。
相对湿度50~90%为宜。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;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,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。
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;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。每形成

水稻田怎样正确施肥?


水稻田施肥应遵循“重视化肥,配合有机肥”的原则,并强调“施足底肥、早施蘖肥、巧施穗肥、酌情施粒肥”。农家肥或有机肥分解慢,肥效期长,一般在秋翻或春耕前施入:化肥分解快,一般在春耕前施入,随后伴随水耙地。
(1)底肥。强调深层施肥,将氮肥、磷肥、钾肥均匀施人田表后,进行旋地、泡田、水整地等一系列作业。一般氮肥施入量为氮总施入量的50%左右,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。
(2)分蘖肥。以氮肥为主,一般可占氮肥施用总量的25%~35%。在严重缺磷、钾的田块,也可追施适量的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等。
(3)穗肥。以氮肥为主,一般在抽穗前25天施人为宜,施氮量一般不宜超过总施氮量的20%。在生产上为了攻大穗,在有效积温允许的情况下,也有将穗肥的施氮总量调至25%~30%的情况。此外,在水稻长势过于繁茂或有稻瘟病症状发生时,则不宜施用穗肥。
(4)粒肥。以氮肥为主,一般是在安全抽穗前、抽穗时或者后期有早衰、脱肥现象时才施用穗肥,应在见穗至齐穗期施用,最迟应在齐穗后10天内完成,一般以喷施叶面肥为主,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%一10%。


水稻正确施肥氮磷钾比例应该是多少

水稻底肥中氮磷钾的比例为2:1:1.2。当然,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是不一样的,还是要根据当地土壤中的磷、钾、氮含量确定磷、氮、钾肥用量。另外,在给水稻施肥时要注意方法、用量和施肥的时间。
一、水稻施肥技术:
1.施肥的时候要注意方法,首先在施肥的时候要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,根据不同的生长情况来进行判断是否需要施肥。如果施肥太早就会造成生长过快,没用的稻苗增多,但是施肥太晚就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等诸多疾病,同时有可能因为一时间水稻无法适应这个肥沃程度而倒苗。
2.施肥要注意用量,这需要根据稻田的肥沃程度和水稻的长势来进行施肥,通常一亩要用八千克复合肥或者六千克尿素。在施肥的时候尽量以喷施法,同时在肥料溶液中加一点洗衣粉,这样可以避免肥力被蒸发。
二、水稻的施肥时间
1.基肥:在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。
2.分蘖肥: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
3.穗肥:穗肥分为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,前者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,后者则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。
4.叶面追肥:秧田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1.5叶期、2.5叶期、插秧期(插前三带)追肥。
在给水稻施肥时,一定要因地制宜,具体情况而定。不要盲目的套用和搬用,以免出现长势不均、肥害等情


上一篇:佳能相机怎么样用,佳能怎么使用
下一篇:鸭肉怎么炖烂的快?,鸭子怎么煮容易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

主题

129

帖子

340

积分

中级会员

沙发
发表于 2022-5-18 12:11:45 | 只看该作者
不苦不累,三年无畏,不拼不搏,三年白活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Mozilla/5.0 AppleWebKit/537.36 (KHTML, like Gecko; compatible; ClaudeBot/1.0; +claudebot@anthropic.com)

站点统计|手机版|小黑屋|爱生活 ( 蜀ICP备20006951号 )|

 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